主页 > 综合快讯 > 新闻评论

王法明:“刀郎现象”的背后是中华文化创新之路

2023年08月19日 22:26:47 作者: 王法明 来源: 原创
字体:
-->

刀郎新歌《罗刹海市》火出了圈。但是,与当年《2002年的第一场雪》相比在歌曲的曲风和内涵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之前,被称为香港音乐“校长”谭咏麟评价刀郎“除低沉、沧桑、清新的嗓音外,还在于它的歌词打动了很多人的心灵,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谭校长准确的概括出刀郎音乐外形,而刀郎的音乐核心则是“简单到灵魂深处”,在技巧为王为音乐年代,刀郎让内心深处的乐感赋予灵魂,体现“大道至简”的风格,使得“以曲为美”的技巧表演黯然失色。

由于风头过猛,刀郎尽管也甘愿“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依然遭受大陆相当多音乐人的抵制。2010年刀郎入围“十大金曲排行”,后因评委坚持“刀郎音乐不具审美”,只有九人获奖,缺刀郎一人。

至此,刀郎“封刀”,乐坛喧嚣。

当然,这也是《罗刹海市》被过度解读的重要原因之一。

php23DC.tmp山歌寥哉封面

在刀郎隐退的时光里,刀郎依然创作了十分优秀的歌曲例如《爱是你我》、《谢谢您》、《西海情歌》、《我的楼兰》《大漠红》等,同时培养出优秀歌手云朵。

这个时期,刀郎虽然“好歌不断”,但是仍然无法超越2004年的火爆程度,就在很多人认为刀郎“封刀”的时候,没想到他却在“磨刀”,《山歌寥哉》一经推出迅速火爆,据说播放量超过336亿次。

刀郎锋利,所向无敌。何也?

一方面歌曲旋律优美,十一首歌曲十一个民乐曲调,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其次歌曲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例如《罗刹海市》、《翩翩》等源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及大量民间传说和典故;再次是歌曲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主义;更为重要的是民众过度解读《罗刹海市》。事实上,大众之所以过度解读《罗刹海市》,是因为他们就是生活在“罗刹国”里的“马骥”,经常遭遇到“罗刹国里常颠倒”,《罗刹海市》泼辣的语言和忧伤的旋律在他们心里产生强烈的共鸣,成为他们“罗刹国”表达不满,向“常颠倒”宣泄情绪依托。这不仅在国内引起共鸣,甚至在全球各地,在野党把执政党比喻为“罗刹国”。

其实,《罗刹海市》之所以红火,其根原是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文虽未所指,却含沙射影,却有所指。正如“每个人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马骥”,每个人都能找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形影不离,而刻入骨髓,这就是真正的艺术魅力所在。

但是,如果以此就认为刀郎“十年磨一剑,只为那四人”明显存在偏差,因为如果我们仔细回顾刀郎的音乐人生,就会发现刀郎绝不是那么肤浅和小肚鸡肠

众所周知,刀郎出生在四川贫寒之家,后来到新疆感受到异域风情,他经历过妻离子散、以及8平米住下三代人的生活,但一直坚守音乐创作,目前,可以将他的音乐划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2002年的第一场雪》和《冲动的惩罚》为代表,这个时候他的音乐以简单、高亢、自由为主,配上他的嘹亮和沙哑的嗓音,成为独特的音乐符号。这个时候,他的音乐特点“大道至简”,我唱我心,这就是真正的音乐,属于流行歌曲行列。

第二阶段是以《大漠红妆》、《金刚经》、《谢谢您》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是关于佛教内容,尤其是《谢谢您》,展现了刀郎对宗教的信仰和世俗的宽容,在精神领域已经实现《如是我闻》,这是宗教涅槃似的修炼,这种化茧成蝶的修养岂能是为了“复仇?”对于缺少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很难理解宗教的价值和意义,更无法读懂宗教对文化和艺术灵魂的净化。

第三阶段是《山歌寥哉》专辑为代表的中华民歌文化,这个时期刀郎将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歌实现完美的结合,本专辑总计十一首歌曲,《序曲》是广西山歌调、《花妖》时调《颠倒歌》栽秧号子《画壁》绣荷包调、《画皮》银纽丝调《静听》闹五更调《路南柯》没奈何调《罗刹海市》靠山调《翩翩》道情调《珠儿》河北吹歌《未来的底片》说书调一首歌一个调,十一首歌十一种调,这次才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华文化。

因此,《山歌寥哉》是刀郎带给这个世界的音乐的盛宴。他通过将聊斋文本与民间曲牌印象相结合,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音乐世界,用真诚的声音和深刻的歌词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嘲讽虚伪和欺骗的《罗刹海市》,还是揭示社会不公正现象的《颠倒歌》,抑或唤起对过去和未来的追忆和期待的《翩翩》,还是忧伤哀婉的《花妖》,这些歌曲都展示了刀郎在音乐中的独特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让人们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情感的共鸣。

概括的说,刀郎第一阶段的音乐是唱响自己;第二阶段是唱响灵魂;第三阶段则是唱响中华。

反观目前那些只在唱歌的技巧上下功夫的“腔调”音乐掩盖了歌曲作为文化的本质,失去文化的意义,成为一种“哗众取宠”的表演。

刀郎“封刀”的这十几年,他在艺术上采风,在心灵上修炼,在技法传承,在艺术上创作,才会有《花妖》、《翩翩》、《静听》这样走心之作,才会有《罗刹海市》和《颠倒歌》这样的反思之作。

因此,刀郎的成功是中华文化魅力的成功,更是社会文化前进的明灯。

事实证明,不是中华文化没有原动力,而是音乐圈在利益驱使之下缺少研究中华文化的原动力,单纯的模仿、花腔和低俗造就不了中华文化的瑰宝。唯有像刀郎这样学习、研究和创新才是中华文化发展根本路径。


作者:王法明,安徽阜阳人,安徽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毕业,知名记者,新闻时评人,中国青少年作家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 陈耕

704 2 0
文章评论:

最热评论


神州普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神州普法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神州普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神州普法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神州普法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神州普法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神州普法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szkx002@163.com  电话:18600107426

 


阅读上一篇: 王法明:信任危机下的募捐就是笑话 阅读下一篇: 王法明:市场经济下还需要名人故居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