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全民普法 > 法治聚焦

权威及时发声 整治虚假广告 严密制度约束 多点发力深化网络诚信建设

2022年06月13日 20:35:47 作者: 沈童睿 来源: 人民网
字体: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32亿。办公、社交、购物、看新闻……许多人的工作和生活与互联网密不可分。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上的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制造谣言、流量造假、刷单炒信等网络不诚信行为仍然存在,误导公众,侵害群众利益。许多读者表示,应完善和落实相关制度,深化网络诚信建设。

  权威部门及时发声,阻断谣言传播,增强网民信息甄别能力

  谈及互联网环境,“谣言”是不少读者来信中的高频词。“要营造诚实守信的网络环境,必须有效治理网络谣言。”江西读者陈斯文说,一些耸人听闻的谣言往往发生在热点事件、自然灾害之后,人们对相关信息的关注度高,如果不及时纠正,有可能造成恐慌情绪滋生蔓延,甚至影响社会安全稳定。

  有的谣言伪装成与群众利益切身相关的资讯,打着“温馨提示”的幌子通过网络传播。比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防控政策、疫情动态等信息受到群众高度关注,有些人却随意发布不实信息,结果造成恶劣影响。读者肖宽说:“有好几次,我在群里看到有人发截图、聊天记录,言之凿凿说几月几日即将实施封控,让大家赶紧做准备。大家都慌了,赶紧下单抢购物资。结果没过多久,权威部门出来辟谣,大家这才发现被骗了。”肖宽表示,这些信息往往打着“内部消息”“权威信源”的旗号,但实际上却是各种转发,并没有具体的来源出处。“遇到这类来源不明的信息时,其实也不怎么信。但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还是会转发给家人和朋友,实际上也帮助了谣言不断扩散。”肖宽说。

  还有的谣言会伪装成所谓的“冷知识”“小技巧”,打着科普的幌子进行传播,其中以健康养生类的谣言尤为常见。今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2021年度科学辟谣榜,其中“用乳铁蛋白牙膏能杀死幽门螺杆菌”“水果越酸维生素C含量越高”等谣言传播广泛。记者了解到,不少伪装成科普知识的谣言最初来自一些营销账号,他们发布这些伪科学谣言的主要目的就是吸引流量,进而推销其产品,以此获取不法利益。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洪忠认为,网络谣言之所以传播广泛,很大程度上是传播者利用了公众对某一话题的关切,当公众急需了解某一领域的信息时,如果权威部门不及时发声,谣言就容易出现并迅速传播。他建议,互联网时代,传播渠道越来越发达,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也更加多元,有关部门应当适应时代发展变化,重点强化传播能力建设,将权威信息以更快速度、更广范围传播出去,抵达更多受众,从而帮助公众尽早识破谣言,阻断谣言的传播。

  有读者认为,进一步提升互联网使用人群的信息甄别能力,也是避免上当受骗的关键环节。河南读者徐笛说:“不少老年人都很关注健康类的信息,但信息甄别能力还有欠缺,于是经常在群里、朋友圈等转发一些健康养生类的谣言。每次发现家里老人转发谣言,我都会第一时间转发权威媒体发布的信息,避免他们信以为真,也让他们了解正确的健康养生知识。”

  整治虚假广告,打击刷单炒信,强化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约束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用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基础,虚假广告、虚假交易、刷单炒信等不利于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失信行为也因此成为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话题。

  刷单炒信行为困扰不少消费者。黑龙江读者梁金玺说:“这几年,有关部门不断大力整治虚假广告、虚假宣传等行为,一些平台也不断完善规则,堵住漏洞,明目张胆的虚假广告少了很多。但有些商家却另辟蹊径,通过刷单炒信等方式,制造虚假的商品销量和消费者评价,这也是一种变相的虚假宣传,应当引起关注。”

  在网上买东西,消费者评价是重要参考之一。不少电商平台也设置了推荐、排名机制,店铺的曝光度、推荐优先级由好评数、销量、搜索量等指标共同决定。有些店铺为了提升“数据”、增加曝光,采取雇用好评写手等方式,制造了大量虚假评价,试图以此打造“网红”设定,欺骗消费者。随着这种造假方式逐渐流行,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刷单、刷好评业务的公司机构,打着“优化店铺排名”的旗号,向商家提供一整套刷单服务。这些行为严重扭曲了正常评价机制,让消费者屡屡受骗上当。江苏读者陈扬说:“买东西讲究货比三家。在网络交易中,消费者看不到实物,于是销量、点评就成了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参考。如果连这些信息都能够造假,那网购产品、服务的质量又如何保证呢?”

  随着新技术、新媒介的不断发展创新,也出现了一些新型营销模式。比如直播带货,因其直观的产品展示及大幅度的优惠,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然而,在直播带货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发货、夸大产品功效等多种问题。更有甚者,有的主播靠着编造故事,赚取社会公众同情,继而欺骗消费者。

  安徽读者陈女士就曾遇到过这样的事。去年底,陈女士偶然刷到一个直播间,一位中年女性主播声泪俱下讲述自己身患重病,需要靠直播售卖珍珠维持生计的故事。陈女士很感动,于是就在直播间购买了一单。可收到货后,陈女士发现珍珠竟然是假的,而这位主播的直播间里有不少网友都在质疑她的悲惨故事,陈女士这才发觉上当了。

  甘肃读者马广民表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诚信、依法都是经营者的立业之本,电商领域也应如此。整治虚假广告、打击假冒伪劣不仅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是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关部门应当建好用好社会信用体系,用完善的制度强化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约束,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严密制度约束,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的诚信意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近年来,有关部门就整治网络失信行为出台了多项有针对性的举措,为深化网络诚信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比如,2020年施行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对网络谣言、流量造假等问题都提出了明确可操作的整治措施。2021年出台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针对虚构交易、误导性展示评价、虚构流量数据等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

  许多读者表示,制度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做出适应和完善。广西读者陈安琪表示:“一方面,已有的制度需要不断完善、严格落实;另一方面,也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更新、细化相关规章制度,避免出现监管盲区。”

  善用网络技术,可以大大提升信用管理的效率。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集结各方力量,整合全国专业性、区域性辟谣平台资源,建立了对网络谣言联动发现、联动处置、联动辟谣的协同治理机制。一旦发现谣言线索,可以第一时间发送至相关部委、地方政府部门或专家学者,请他们协助查证。一些互联网企业也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遏制谣言传播。有些平台通过算法识别阅读过谣言文章的用户,精准推送相关辟谣文章;有的网站对确定为谣言的文章、视频等直接删除屏蔽。电商平台则通过大数据资源建立预警机制,帮助及早发现和清理刷单炒信行为。

  还有读者提出,网络诚信建设应是一项人人参与、多元共治的系统工程,除了有关部门依法有效管理、企业充分履行主体责任,网民的自律同样重要。山西读者吴俊宏认为,网络上的交流、交易具有隐匿性和跨地域性,比起面对面的线下,无论商家还是个人在网络上都更容易放松自我约束。“应该坚持惩戒与教育并举,在严密制度约束的同时,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着力提升全社会的诚信意识。让守信成为每一个网络参与主体的行为自觉,才是网络诚信建设的根本之道。”吴俊宏说。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13日 10 版)


责任编辑: 陈耕

486 0 0
文章评论:

最热评论


神州普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神州普法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神州普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神州普法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神州普法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神州普法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神州普法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szkx002@163.com  电话:18600107426

 


阅读上一篇: 监督护航中央粮补到农户 一笔种粮补贴的逐级拨付之路 阅读下一篇: 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加强执法监管5起典型案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