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综合快讯 > 极速新闻

建设公共文化 那是你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2年05月10日 15:50: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字体:
-->

  文博考古刷屏“出圈”,文创好物琳琅满目,文化场馆人气旺盛,文化下乡如火如荼,线上服务绽放“云端”……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上这些都是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生动写照。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说:“公共文化服务面向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

  让群众普遍均等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务

  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推进标准化建设,是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群众能够普遍均等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项基础性改革。

  文件出台以来,各地制定出台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地域特色的实施标准。截至2020年12月,全国省、市、县三级普遍制定了实施标准或服务目录。

  一些地方结合本地需要,推出了更加精准的实施标准。比如,安徽省马鞍山市制定了包含8个方面、600多项具体指标的实施标准;四川省成都市制定了《城市社区十五分钟生活圈公共文化设施配置标准》《农村公共文化精准服务导则》。

  还有一些地方推出了专项标准。比如,江苏省镇江市制定《文化广场管理服务标准》;内蒙古乌审旗出台《文化户建设标准》,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文化活动场地和设备不足等问题。

  广大城乡基层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末梢,既有重点领域,也有薄弱环节。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在部署公共文化工作时,反复强调要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覆盖面和适用性。

  如今年近九旬的湖南科技大学文艺学教授夏昭炎,2004年退休后和老伴儿回到家乡生活——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石羊塘镇谭家垅村。刚回来时,他发现,村民们在农闲时最常见的娱乐活动就是打牌,一打一天,有时旁边还围着不少留守儿童。

  “乡村的自然美当然好,但若没有文化的滋养,不去除人心的浮躁,哪会有诗意的美呀。”夏昭炎说。于是,他想办一个书屋,让村民有走近文化的机会。2009年,夏昭炎修葺祖宅,搬来桌子椅子和家里的书报杂志,书屋开张。他挨家挨户地请人来看书,免费,可一开始也只来了十几个人。夏昭炎没有料到,这一举动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种模式。

  从最初成立书屋带着乡亲们阅读,到开设百姓课堂给村民讲授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再到组织村民成立文体队……从夏昭炎的尝试出发,如今在攸县,老百姓家门前的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都成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孩子们在书屋阅读,乡亲们到讲堂上课,大爷大妈们去广场健身。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把建设基层中心作为一项重点改革任务。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累计建成村级文化中心57万多个。在实践中,各地涌现出湖南攸县“门前三小”、浙江“文化礼堂”、甘肃“乡村大舞台”等一大批特色做法。

  还有一项来自基层的改革创新举措经过了实践检验,工作基础扎实、深受群众欢迎,那就是“总分馆制建设”。2016年,原文化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从规模来看,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分别有2672个、2636个县(市、区)建成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占全国县(市、区)的比例分别达到93.95%和92.69%;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及服务点数量分别达到32351个和49568个。

  从效果来看,总分馆制改革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有效对接,通过因地制宜在商业中心、社区学校、机场车站等人流密集处设立特色分馆,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实现了“房前屋后、遍地开花”。比如,浙江温州等地推出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已经成为知名文化品牌,类似机构在各地雨后春笋般涌现。

  博物馆美术馆成“网红”:公共文化资源活起来

  10年前的故宫博物院,殿宇宏伟、底蕴深厚,但和“年轻”“潮流”似乎是沾不上边的。2012年9月,当时上任不久的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做了“故宫讲坛”第一讲——从“故宫”走向“故宫博物院”。之后,慢慢地又狠狠地,故宫博物院“火”了,开放面积从30%一路上涨到超过80%,全年几乎不分淡旺季,成为年轻人的潮流打卡地,每逢节假日和下雪天更是一票难求,而故宫文创更是引领全国博物馆进入了新的文创时代。

  2013年,从“朝珠耳机”等一系列全新产品开始,故宫文创的风格变了,不仅端得起国之重器,也玩得了小清新。2015年,位于慈宁宫的雕塑馆开幕,随展文创紧跟其后。馆藏陶彩绘女俑和胡人俑被做成了晴雨伞、牙签筒、红酒瓶塞、便签夹。截至2018年12月底,故宫文创产品达11936种。

  单霁翔说,一座博物馆要想向普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打开尘封的历史,解读经典的文化,就需要用生动的、人们喜闻乐见的“新方法”加以表达,采取新颖的形式、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内涵,传递出社会正能量。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做好公共文化服务是本职、天职。美术馆中的艺术品是艺术家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呕心之作,它们来自生活,来自人民,这些作品不应只放在库房里面,而应该回到人民中间,所以要办好展览,宣传好这些作品。

  现在,中国美术馆设有“大师讲大美”“为新时代人物塑像”“残疾人温暖日”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作为化育大众的平台、国家美术的殿堂、讲好中国故事的窗口,公共艺术教育不仅在馆内,还应该延伸到馆外、延伸到国际,所以一些新媒体的合理使用就非常重要。”吴为山说。近期,中国美术馆举全馆之力打造了60集《中国美术馆藏经典作品》,成为“云”美育、“云”志愿服务的代表性项目,目前总阅读量高达817.4万。

  “活起来”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而群众也从公共文化服务的“旁观者”变成“创造者”。群众文化活动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做到内容源于群众、作品产生于百姓、成果普惠于人民。

  比如,“村晚”自2016年开始,从区域“小欢喜”走向全国“大联欢”。每年以“百县万村”大联动的形式,“村晚”在全国各地开展,打造专属群众的文艺舞台和乡土气息浓郁的年俗文化大餐。2021年,全国举办“村晚”活动9522场,参与人次1.24亿。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白雪华介绍,2020年,国家公共文化云全新改版,推出“村晚”、大家唱、广场舞、“乡村网红”、“百姓大舞台”五大全国性品牌活动,助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两年来,“村晚”在该平台示范展示130场,总浏览量达1.4亿人次;“乡村网红”培育计划直播观看量也超过1000万次。

  有人管、有人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近年来,围绕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央陆续印发了相关政策文件。

  公共文化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是一项为了激发公共文化机构内部活力、提升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能的探索。2017年,原文化部等7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提出在市(地)级以上规模较大的公共文化机构,探索建立以理事会为重要形式的法人治理机构。

  作为试点单位,苏州博物馆早在2015年年初就开始进行理事会的筹备组建,并于2016年6月举办了理事会成立大会。理事会共由15名理事、1名监事组成,包括政府机关代表、社会知名人士、文博专家、志愿者代表、捐赠者代表、职工代表等;其中社会理事有8位,占比超过50%。

  苏州博物馆馆长、理事会筹建负责人陈瑞近曾对媒体介绍,苏州博物馆理事会是业务决策、运营咨询和监督机构。所谓“决策者”的效能并非是制度层面的,更多体现在业务层面,包括苏州博物馆的学术研究、文物征集与保护、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开放服务等方面。

  苏州博物馆、黑龙江省图书馆、山东省济南市文化馆……这些公共文化机构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特别是在理事会审议“三重一大”事项时,注重听取外部理事意见,有效促进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已有406家公共图书馆、394家文化馆、1051家博物馆(含507家非国有博物馆)和95家美术馆进行了试点。当公共文化机构有人“管”了、服务效能有了人的保障,提质增效还需要更多更新的尝试与变革。

  人们如果路过广东省佛山市文化馆,会发现这里几乎“全天无休”,午间、晚间、节假日,别人上班的时候它常规运行,别人休息的时候它更热闹。佛山市文化馆馆长刘建乐介绍,在开展各类文艺培训和文化活动时,时间安排上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方便群众获取公共文化服务。

  同时,在2021年佛山集中开展公共文化设施“效能革命”专项行动背景下,为了让场馆尽可能地发挥作用,文化馆加强了配套服务,比如,制定相关的预约使用细则,并与其他服务衔接和嵌套,吸引社会团队进馆活动。

  除了充分利用线下资源和空间,佛山市文化馆还积极拓展新媒体空间,丰富线上服务。动漫看过,粤剧听过,那你见过“粤剧动漫”吗?由佛山市文化馆打造的“粤剧动漫”系列视频,以《粤剧起源》《帝女花》《牡丹亭惊梦》等一集一集,打破粤剧与动漫的“次元壁”,让粤剧文化火出圈。

  “全民艺术普及,是文化馆的使命。但单靠文化馆一方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统筹各类资源,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刘建乐说。2021年12月12日,佛山市文化馆牵头成立佛山市文艺社团联盟发展中心,联合文艺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让“文艺进万家”。2022年的目标是发展100家社区培训机构,开展1000场各类文艺活动,预期全年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

  2021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这是总结,也将是新的开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 吴瑜

420 0 0
文章评论:

最热评论


神州普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神州普法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神州普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神州普法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神州普法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神州普法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神州普法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szkx002@163.com  电话:18600107426

 


阅读上一篇: 飞旋的温烙歌:交会时速870公里!驾着高铁列车破纪录 阅读下一篇: “最快的快递小哥”跑在抗疫一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