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鄂伦春冰雪“伊萨仁”。 鄂伦春自治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新网呼伦贝尔1月9日电 (张玮 杜鹏)8日,中国最后一支狩猎民族鄂伦春族迎来他们一年一度的狂欢日--“伊萨仁”,原生态狩猎文化变身“热”时尚。
鄂伦春族是中国三少民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之一,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世代游猎于大小兴安岭。在长期的狩猎生产生活中,鄂伦春族形成了独特的狩猎文化。
图为“拉棍”比赛现场。 鄂伦春自治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当日,“穆昆达”(族长)手持桦皮碗,以柳蒿枝洒酒祭祀天地。萨满师敲着萨满鼓,向天地祈福。鄂伦春族猎民们身着狍皮衣、脚蹬狍皮靴、头戴狍皮帽,欢快地唱起“赞达仁”(鄂伦春原生态民歌),跳着“鲁日格仁”(鄂伦春民族舞蹈),欢度“伊萨仁”。
图为鄂伦春冰雪“伊萨仁”。 鄂伦春自治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伊萨仁”是鄂伦春语“集会”之意。千百年前,鄂伦春族猎民把寒冬进入森林围猎当成盛大的“伊萨仁”,为难熬的冬季储备食物。后来,冰雪“伊萨仁”逐渐成为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
近几年,在旅游经济的推动下,中国狩猎民族走出森林和大山,狩猎文化也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图为“本布利”雪地足球赛开赛。 鄂伦春自治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数据统计,2021年,鄂伦春自治旗接待游客75.4万人次,同比增长29.8%。
祭祀仪式结束后,随着一声令下,“本布利”雪地足球赛开赛,“拉棍”比赛等鄂伦春民俗体育竞技项目陆续展开。据悉,本届鄂伦春“伊萨仁”系列活动将持续到3月末。
鄂伦春自治旗旗委副书记张兴旺表示,鄂伦春自治旗是“鲜卑民族发祥地”“狩猎之乡”,在冰天雪地中感受鄂伦春民族文化,让鄂伦春的冬天使人流连忘返。(完)
责任编辑: 吴瑜
神州普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神州普法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神州普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神州普法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神州普法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神州普法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神州普法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szkx002@163.com 电话:18600107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