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传统文化“安文化”新概念研究者的采访,我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以下记者肖智采访简称“记”,被采访者安夫老师简称“安”。
记:安夫老师您好!请介绍一下您自己,以及您在中国安文化研究方面的贡献。
安:我叫安夫(本名周黎明),湖南湘乡人,出生北方军营,十岁随父母携妹返回家乡。在军事新闻与中国安全生产新闻机构将达二十年。在全国安全生产书画展组委会担任执行秘书长,负责全面工作。期间通过自身的努力,从安全生产艺术发展中,探索发现了“安文化”概念,从此走上文化研究之路,把中国“安文化”研究理论体系总纲撰写出来了。夜以继日,每天零晨三点起床思考、学习、写作。曾用一个早晨的时间把50篇文章题目列出来,三个月内完成了20万字,出版了《中国安文化》专著。奠定了中国“安文化”研究理论基础。
致力于探讨安文化的价值理念和传承,积极推广和宣传安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与其他研究人员一起,共同开创了中国安文化研究,为安文化在中国乃至全球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自己能够做的事。
记:听您这一说,完全可以说是中国“安文化”研究奠基人,名至实归。
安:可以这么说,但这些都是身外之物,有与没有,是与不是,都是自然的。无论现在或将来,我永远说的一个词组与一句话:“汇聚”二字或十个字,“汇圣贤智慧,聚百家之长。”中国安文化在古代历史文明进化过程中,“安文化”是隐性的,而现在是显性的,形成了非常直白的新概念、新理论。就象“酒文化、茶文化、道文化”等一样,而“安文化”已经形成了整体理论体系。
记: 请您介绍一下您对于中国“安文化”概念的定义和研究方向。
安: “安文化”是一种以“安”字为主题,以人类安全文明为宗旨的文化现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安与全的关系、安与人类生活、安与文化传承、安与创新发展、安与社会和谐等。 安文化并不是单纯的安全理念或术语,它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广泛的学科交叉性,涵盖哲学、社会学、文化史、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我认为,弘扬“安文化”是当今社会用最好的方式来表达对人类平安、健康和幸福的追求与期望。
记:您认为什么是“安”最重要的搭档?
安: 我认为“平与安”、“安与全”最重要搭档与组合,“安”与任何字组成词,都是可以的。在精神领域,“平与安”平安概念,暂时安的词组还没有能够跨越她内涵的词句;在物质领域“安与全”安全概念最为重要,预防比事后处理更为重要,安全意识的养成要始终保持预防性思维。冒险只会带来他人的痛苦和自己的悔恨。只有预防,才能真正做到安与全的完美结合。
记:您觉得中国文化传统中与“安文化”有关的东西是什么?
安: 中国文化传统中,有关“安文化”的内容很多。例如,中庸之道强调“至诚之道可以前无所遯,后无所追;夫孝悌之至,可以一切之行观其所由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些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人们习惯、崇尚安全,并成为中国安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山水之间的道德化,以及诸如中国古代的“安尧之国”等,无不体现了中国文化对安的尊重和追求。
记:作为中国“安文化”研究的奠基人,您认为“安文化”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安: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安文化”将会扮演夯实社会安全基础的重要角色。建设“安文化”是当前和未来社会安全的需求,只有从文化层面上深入转变人们的心态、观念和行为方式,才能进一步形成安全文化氛围,加强社会和谐、稳定和繁荣。作为研究者,我的希望是,通过弘扬“安文化”理念,使人们逐渐形成文明、谦虚、协作、关爱、预防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认知,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为人类的幸福出一份力。
记:安夫老师您好,作为是安文化哲学社会科学奠基人,您对此有何感受?
安:作为安文化哲学社会科学奠基人,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非常自豪。安文化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科领域,对于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第一个早先把概念提出来人,研究一个“安”字发展的哲学、文化和社会科学,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人类的和平、和谐安定共生,可以说是一种贡献吧。
记:您认为安文化哲学社会科学对于人类和平、和谐共生有何贡献?
安:安文化哲学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制度和社会变迁的学科,对于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共存促进全球化的平衡和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人类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并通过对人类现实问题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解决方案。安文化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还可以提高人类的智慧和文化水平,促进全球化发展和推动人类和平与繁荣的进程。
记:请问,在安文化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您最为关注的研究课题是什么?
安:在我看来,安文化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课题非常广泛,但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是探索人类社会安全的未来。当前,全球化不断加速,社会变革、科技进步不断加快,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愈发复杂和矛盾,要在这种背景下推进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传播,推进经济全球化,促进人类的和平、和谐共生,这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因此,一直致力于研究人类未来的安全发展趋势、未来的文化融合和创新,以及未来社会的治理模式和文化传承等关键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推进人类文明的全面发展和建设和谐世界至关重要。
记:安夫老师好:请介绍一下您与安文化的关系及所做的工作。
安:我与安文化关系,是一个普通的文化学者,在研究会负责研究工作,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和推广。在安文化的概念上,我提出了“文化中和、天人合一、尊德重仁、和而不同”的理念,这是安文化的基本要素和精神内核。同时,我还在编写关于安文化的著作,《安文化缺失》、《中国安文化思想史》、《安文化与全球化》等,以推广安文化为重点,同时指导民众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安文化,尤其是在当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安文化所象征的和谐、共生、多元文化的理念已成为人们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议题。
记:中国“安文化”是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您能解读一下吗?
安:中国安文化影响力是非常之大,以历史为鉴:天安门、地安门、长安街,为国泰民安,安居乐业,长治久安的三安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中国安文化作为一个独特的概念和独立的理念,要致力于推动文化交流、投资和产业化运作,促进中外文化的对话和相互理解,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中国安文化也是中国文化产业的代表之一,通过资本、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不断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和高质量发展。形成话语体系,有效提升在世界上的话语权。
记:“安文化”研究,课题经费的需求能够保证吗?
安:首先表示感谢!这个话题非常好,是最基础的问题,也是最头疼的事。没有经费是无法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目前为止,把自己家庭的积蓄全部花光还欠帐。向相关部门报告是石沉大海。
记:如何看待安文化的教育发展?有哪些规划?
安:在现代社会,安文化的教育发展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从孩子们的启蒙教育、到成人的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安文化已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教育体系,在提升综合素质、提高整体生命价值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安文化教育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和实践:
(1)打造安文化体系,集整合和创新于一体,打造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模式。
(2)强化安文化教育的发展方向,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重视和弘扬传统文化内在的和谐、宽容、智慧等价值观。
(3)发挥安文化教育的多元化特色,反对一刀切地简单模仿国外教育体系的行为,注重根据自身国情和文化特色来规划教育的方向和发展框架,以及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总之,安文化的教育发展需要更深入广泛地推广,需要更加严谨的研究和探究,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有效地促进安文化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创新,更好地为人类和平、和谐共生作出我们的贡献。
记:您对职能管理部门有什么要求吗?或呼吁重视“安文化”研究发展的期盼!
安:肯定有要求,但我们团队多次组织商讨,要把这一社科成果贡献给国家学术研究机构,只有国家机构才可能发展得好,社会团体要完成一个中国传统文化新的概念整体理论与实践,比登天还难。当然还有很多企业家对文化自信、洞察能力超强的、有睿智、高深悟道的方能实现。
记:非常感谢您接受采访。再次感谢您对中华传统文化复兴创新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感谢!
责任编辑: 刘勋
神州普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神州普法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神州普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神州普法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神州普法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神州普法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神州普法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szkx002@163.com 电话:18600107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