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凡古装像)
她时常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古典情怀;亦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怅然时时萦绕。她立于江边,为屈原而哀叹:“风啸犹唱悲歌,雨泣似祭冤灵”(选自凡凡诗作《天旷山青》);月下,有“风萧冷以摇柔枝,月素明而诉怨情”(选自凡凡诗作《风萧》)的哀叹。这样的情怀缘由何处?
(凡凡少年时所得宝玉)
有人说张凡凡像林黛玉附体,写诗也像,她说:“我比林黛玉健康,不是那么苍白。也许是读红楼梦的原因,写作时我似乎听到来自遥远时空的叹息。《红楼梦》描写的女子性格偏重一个方面,但是人的性格具有多面综合性,有时我觉得自己像妙玉般孤傲,如史湘云般乐观开朗、天真豪爽,对诗歌的痴迷不亚于香菱,也像宝玉一样热爱生活、有时发痴。至于黛玉的多愁善感从诗文体现出来,很多人先认识我的文字再认识我的,所以这一方面格外受人关注。楚辞和李白的诗歌对我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李白的诗风是我所推崇,侠、道、隐聚为一体,超脱飘然。”
她喜欢听电视剧《红楼梦》的插曲。为了学唱这些歌,她还特地学习声乐。虽然有点痴迷,但并不是沉溺,只是更多的感悟人生,从中获得奋斗向上的动力。她说:“黛玉之所以悲剧是因为她没有条件和环境追求更高层次的理想、改变现实。在现代社会,我们有机会学习、结交良师益友、展示自己的才华,现代女性自强自立,不会把人生寄托在某个人身上。试想,如果林黛玉生活在现代,不会再出现红楼梦里的悲剧。现代林黛玉会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自信并发挥自己才能,实现社会价值,而不是像黛玉那样仅仅局限在一个小我小情小爱的状态,应该立足于更高层次实现大我大情大爱,爱值得爱的人,被真爱所爱。”
张凡凡是具有革命精神的林黛玉。也许有人会说她所得宝玉上有红楼之魂,确实这块玉凝聚了雕刻者的心血和精魂,而玉的出现让凡凡关注红楼梦,成为她的文学创作和悟透人生的转折点,有其特殊的意义。
有时,她仿佛觉得自己独自站在山崖边,有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幻想自己在古代,“着青衣,立于崖边,容貌清秀,默无言。临风,袖袂飘举,貌深幽,态窈窕”(选自凡凡文作《清叟传》),虚幻自己的钟子期。
人静之时,浮现出一种淡淡的忧郁之感,变得十分感性;有时对月嘘怀,临风洒泪。拜屈原、读李白,浪漫而不拘于形式的唐诗、哀婉而悲切的楚辞的熏陶也造就了她的诗文基调。有时在睡眠中也“入境”,梦里时常出现青山秀水、亭台楼阁等画面。
她的文字清新纯净有楚辞的凄婉之风,自成一派。受到了很多书画家和作曲家的青睐,以书法、绘画、音乐等形式诠释她的诗歌。自大学以来,她学习了声乐、舞蹈、写意山水花鸟、楷书和古筝等,以此提高艺术素养。她的作品集《红楼不是梦》,获得写作节一等奖。凡凡创始了清新文化,并以古典“才女”之美名而横空问世。
她也曾经遇到过很多困难和阻碍。遭受白眼、讽刺、嘲笑、闭门羹。网站域名被抢,网站无法更新,注册的酒商标也被弄没了,做生意被算计。清新文化高举烛照人生的真理火把。一个人,只有选择真理作为最高价值,才有与种种假恶丑作斗争的思想武器和人格力量。有人说她傻,为了清新文化四处奔走,付出精力财力太不值:“清新文化的理论构建和推广是文化事业,文化事业靠政府,你那么卖力干吗?”“赔钱又赔精力,哪有人像你这样执着追求理想?做成产业也非易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她说,“无论有多难,始终要为理想奋斗”,“用才华感染人,用品质感召人,用真情感动人”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越来越多的人支持清新文化,她获得来自四面八方的赞誉,更有信心了。
她大力推广古风歌曲,创作了《悠悠风》等多首歌曲。以己之力为古典文化的传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小有成绩,同时清新文化事业得到了宣传和推广。
张凡凡有一颗赤子之心,她说她是不大喜欢竞争的,其原因是曾经读到一句古语:“圣人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无人能与之争。”她相信属于自己的任何人都抢不走,抢走了最终还会回来的。真正的文人同时具备儒家的“入世”和道家的“出世”思想。
(凡凡演绎敦煌文化)
她在《清新论》里写道,中国人通常崇尚儒、释、道三种思想文化,道家“三清”学说、佛教的“清凉寂静”境界、儒家强调的“清正”。由此,“清”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概念。
美学家贝尔指出:“艺术和宗教都是达到同一类心理状态的手段”。道教的三清境,佛教美轮美奂的雕塑绘画,基督教教人做清心的人、唱诗班空灵的宗教歌曲,清真教歌曲也非常空灵清新,“清”是这些宗教追求的共同境界,存在于人类美好追求的潜意识里,这就是清新思想学说可以运用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清新文化与各大宗教有相同的根本追求,提取了各宗教“清”的精髓。“清”是世界上主流宗教哲学的核心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统一”宗教。清新文化推动了中国文化融入世界、引领世界的潮流,期待吸引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权威人士参与到这一事业中来,更有效推动向更高层次迈进,实现清新促进世界大融合。
责任编辑: 刘勋
神州普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神州普法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神州普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神州普法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神州普法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神州普法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神州普法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szkx002@163.com 电话:18600107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