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在田间正忙着出薯、去泥。 东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新网福建东山3月7日电 眼下,正值甘薯收获的季节,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樟塘镇陈天兴家庭农场,放眼望去,整齐的田垄摆满了一堆堆甘薯,村民们正忙着出薯、去泥、装袋、搬运,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田间地头一派丰收的景象。
“现在每天都安排了十几个工人在收,一天总的收两万四千斤左右。”据该农场负责人陈招生介绍,农场种植的这片甘薯共25亩,品种叫“普薯32”,俗称“西瓜红”,通体匀称,皮薄肉甜,加上这片土地是沙质地,种出的甘薯口感软糯,特别好吃,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销路很不错。
“我们甘薯主要销售往广东,一斤售价一块五左右,接下去的价格还会再涨,等到这批收获完下一批又可以接着收了。”陈招生高兴地说道。
现在正在丰收的甘薯是这块地复耕后的第一批收成,初春田地间回荡在丰收的喜悦中。谁曾想到,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地。据了解,近年来,东山县樟塘镇青壮年外出务工或求学,许多田地日渐荒芜。去年开始,樟塘镇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掀起撂荒地整治、复耕生产工作热潮。
村民们在田间正忙着出薯、去泥。 东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们通过入户跟农户宣传,统一牵线农场进行集中的包租,进行集中的复垦,再推广优先品种种植,促进土地利用农业发展。”东山县樟塘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林贞说道。
湖尾村是樟塘镇撂荒地转型的一个缩影,通过“农户自种、村集体或大户流转种”等各种形式,盘活52户农户35亩农田,种上了甘薯、胡萝卜等各类农作物,盘活“沉睡”的土地资源,让撂荒地变“致富田”。
林贞表示,将有序组织农户投入生产,切实抓好粮食稳产保供,持续推进撂荒地复垦复重,让撂荒地成为致富田,让群众得实惠、有盼头,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
责任编辑: 陈耕
神州普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神州普法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神州普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神州普法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神州普法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神州普法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神州普法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szkx002@163.com 电话:18600107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