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制作完成的乐器。 赵飞 摄
中新网新疆墨玉2月15日电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关于公布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的通知》,新疆3项案例入选名单,其中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喀尔赛镇巴格其村乐器制作非遗工坊榜上有名。
走进巴格其村,耳边隐约可闻“都塔尔”(维吾尔族传统弹弦乐器)琴声,循声而往,就到了该村的乐器制作非遗工坊。
进门后,入眼便是一排制作完毕的乐器整齐地悬挂在成品摆放区,工匠们聚精会神地处理着手中的材料,各种木料、半成品摆放在规定的区域内,杂而不乱。
图为工匠制作乐器现场。 赵飞 摄
工坊创立人买合木提·夏克是自治区级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他详细地向中新网记者介绍了“都塔尔”的生产步骤,“切开木板,将木片泡水后烤至弯曲,再将切口依次削平,对接粘连成琴箱,接着制作琴杆和琴头,将琴箱、琴杆、琴头安装起来,紧接着用彩带装饰接缝,并在琴箱、琴杆和琴头上绘制图样,涂抹颜料,最后安装琴弦拉紧琴弦,进行试弹调音。制作一把1人高的都塔尔乐器通常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有些工艺复杂的乐器需要半个月时间甚至更久。”
自2012年创立工坊后,买合木提·夏克通过“公司+非遗+工坊+农户”的方式,亲自教授村民制琴技术,并将当地果木原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村民就近就业、稳定增收。
图为工匠加工乐器部件。 赵飞 摄
巴格其村村民海如丽尼萨·巴克尔是工坊内的员工,她说:“我在这里不仅学会了制作技艺,能制作10多种民族乐器,还有了稳定收入,年收入将近3万元。”
买合木提·夏克说,工坊主要制作民族乐器和木雕手工艺产品,2014年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取得“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资格。随着乡村旅游的红火,如今工坊的乐器卖到了全国各地,“现在工坊一共有20多名村民,年生产乐器7000多件,2022年销售额达百万元。”
图为工匠正在制作乐器。 赵飞 摄
新疆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四级调研员董燕介绍,“经统计,我区年销售额超过3万元的非遗工坊产品有74个,各地州市推荐的非遗工坊典型案例7个。”
近年来,为推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疆把非遗保护传承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让非遗活起来,转化为生产力,推动非遗产业化、专业化,助力乡村打稳致富根基,让民众从中增收致富。
责任编辑: 陈耕
神州普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神州普法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神州普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神州普法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神州普法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神州普法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神州普法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szkx002@163.com 电话:18600107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