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图片新闻 > 文化广角

艺术赋能 历时8个多月美院教授让传统村落再现和谐之美

2022年09月16日 19:16:30 作者: 杨虞波罗 来源: 人民网
字体:
-->

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带领团队来到贵州省大山深处的布依族村寨板万村,从打通乡村道路到重建排水系统,从扶正传统吊脚楼到统一村落整体风貌,他们用了8个多月的时间,让这座乡村重现自然之美和传统之美,也为乡村振兴打下更为坚实的文化根基。

吕品晶回忆道,面对这座保存完好、却因青壮年流失而褪色的布依族传统村寨,“守住传统、留住乡愁”这8个字成为了改造的核心思路。

因此,他们的改造不是通常人们想象中的“建新楼、盖新房”,而是将村里的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以更加和谐的方式有机融合,体现着对传统文化的修复,提升村民对家园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吕品晶表示,希望通过改造让村民对传统的风俗和生活方式有更好的传承。

板万村乡土博物馆。受访者供图

“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尤其重视对小学的改造,因为孩子愿意待在村里的话,对于家长的吸引力也会更强。”吕品晶介绍,除了对条件简陋的学校进行改造之外,也把那些废弃的农具、家具都收集起来,放在小学的乡土教室里面,也作为乡土博物馆的陈列方式。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自然地感受到这种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数字化、信息化加速融入乡村生活场景,也让更多新业态在乡村涌现。

在去年回访板万村时,吕品晶认识了一位从上海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何勇。借助在农村普及的通信网络,他立志要做推广布依族传统文化的网络平台,通过数字平台的建设,带动当地的土布、刺绣等特产等在线上销售。

“文化修复也在吸引年轻人回乡建设。”据吕品晶说。

近年来,吕品晶和他的团队立志于用艺术赋能乡村,通过“修旧如旧”的乡村改造让当地村民重新找回对自有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的认同与信心。

吕品晶认为,艺术的赋能“既为乡村塑形,也为乡村铸魂”,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激活乡村未来发展的双重动力。



责任编辑: 陈耕

472 0 0
文章评论:

最热评论


神州普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神州普法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神州普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神州普法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神州普法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神州普法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神州普法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szkx002@163.com  电话:18600107426

 


阅读上一篇: 今日中秋丨愿你平安又快乐! 阅读下一篇: 新西兰:中国古筝进校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