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天津援藏教师靳子奇在指导昌都市实验小学学生操作无人机。 |
雪域高原上,一场“杏坛接力”正在进行。
临别之际,回望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河北援藏教师高嘉艺依依不舍:3年来,校园里有了许多新变化,老师们种下的援藏林已绿意盎然。
跨越3000多公里,来自广东佛山市的援藏教师张剑已在不久前抵达林芝市第二小学。眼下,他与援藏团队的成员们开启了新学期的繁忙工作。
2016年,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全面落地。2019年,新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纳入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计划统一管理。今年,又一批教育人才进藏接力工作。几年来,17个支援省市已选派2076名教育人才,以“以省包校”形式对口支援西藏21所中小学,有力助推西藏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效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
播下一粒种子
“我看到了美丽的大千世界”
“这是一株什么样的青稞?”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甲措雄乡,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的同学们上了一堂“青稞地里的思政课”。
听到老师的提问,孩子们以“我眼中的青稞”为题,对家乡的青稞进行了细致的描述。随后,又体验了传统手工收割,还在村民带领下近距离观摩机械化收割作业,感悟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我们十分注重思政教育从课堂向社会生活的延伸。”上海援藏教师潘杰介绍,把思政课上到青稞地里,是上海援藏团队在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打造的“七彩思政”体系的项目之一。援藏教师们还开设了“行走在城市中的思政课”,带领学生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建设中草药科普体验馆、中草药工作坊,让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丰富的活动形式,提升了思政工作实效。
近年来,各援藏团队高度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许多学校积极打造了特色德育品牌。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影响学生。”安徽援藏团队成员李敏曾担任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校长,他向记者介绍,援藏团队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今,教学楼前的空地上,中国结的图案十分醒目;教学楼之间建起了文化长廊;援藏教师还与当地教师合作,将西藏各地的舞蹈与安徽巢湖民歌结合在一起,创编了“非遗进校园”特色课间操。
“老师们不远万里来到西藏,给我们带来新的知识、新的学习方法,还非常关心我们的生活。”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学生次拉姆说,自己的历史老师和生物老师都是从安徽来的援藏教师,“历史老师的教学方法很新颖,提高了我对历史课的兴趣,我的学习成绩也进步了!”
各援藏团队还发挥桥梁作用,推动西藏122所学校与支援省市134所学校结对,广泛开展援受两地学生“手拉手”、夏令营等活动,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
来自江苏的援藏教师带领对口支援的拉萨市第一中学学生赴江苏等地开展研学实践。到扬州科技馆感受科技发展成果,在拙政园温习《苏州园林》课文,与不同学校的同龄人交流……拉萨一中学生格桑云丹在研学笔记中写道:“在老师和同学的陪伴下,我看到了美丽的大千世界。我要加倍努力,不辜负老师的期待。”
打开一扇窗
“把孩子们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起飞,穿过指定圆圈,平稳着陆……昌都市实验小学操场上,小学生丁增江村自信地操作着无人机。“我很喜欢无人机,它能给我带来飞翔的感觉!”
为丁增江村点亮梦想的,是天津援藏教师靳子奇。抵达昌都后,靳子奇调研发现,当地小学科技教育相对薄弱。为此,他积极对接资源,在学校成立兴趣小组,开设了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课程,还带领同学们参加了全国比赛。“孩子们很努力、很拼!希望下一批援藏教师继续把科技教育推广好,把孩子们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靳子奇说。
在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江苏援藏教师蔡亚苏所带班级学生的成绩大幅提高。“重点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当地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部分学生在理科学习方面遇到困难,蔡亚苏便录制了微课,将典型例题的讲解用较慢的语速制作成两分钟左右的小视频,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吉林援藏教师开设编程课,推动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湖北援藏教师发挥特长,创建舞蹈啦啦操队……记者了解到,2019年以来,各援藏团队已帮助21所受援学校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和管理制度397项,注重强化受援学校理科和实验教学,推动受援学校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同步课堂、同步教研、教学交流等活动,有效提升受援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除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组团式”教育援藏带来的还有丰富的信息化教育资源。
今年4月,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和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的学生在“云端”共上一堂思政课。课上,西安高新一中教师担任线上主讲教师,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的教师则在线下开展课前预习、课中笔记、课后答疑等,提升学习效果。
通过“京藏优质教育资源远程互动教学”项目,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学生们可以享受来自北京的优质课程。北京十二中的特级教师、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的教研员等积极参与,开展了一系列远程授课和远程教研活动。
如今,连绵群山再不能遮蔽孩子们的视野。打开信息化的窗户,更多学生能够便捷地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据悉,各援藏团队还积极开展远程网络直播课、录制优质录播课,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西藏教育“珠峰旗云”等,带动许多县乡学校发展。
留下一支队伍
“成就更多老师,进而成就更多学生”
添加广东援藏教师黄梦华的微信时,记者注意到她微信名中的藏文。“这是林芝市第一中学的同事为我取的名字,寓意是幸福美丽的花朵!”担任林芝一中校长的3年里,她与当地老师们结下了深厚情谊。
“校长姐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握不好,您能帮帮我吗?”“校长姐姐,我要上公开课了,您能指导一下吗?”桑吉拉姆是黄梦华在“青蓝工程”教师能力提升项目中结对指导的“徒弟”。这名青年教师亲切地称黄梦华为“校长姐姐”,无论深夜还是清晨,她的困惑都能及时得到回复。每周,黄梦华都会去桑吉拉姆的班上听课,并示范如何更好地教学。
“原来,课还可以这么上!”桑吉拉姆说,“师父”的课堂十分新颖:设计社会调查、小组讨论等环节,上课重点突出,学生讨论热烈。“黄校长教会了我如何在宏观上把握知识框架、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援藏教师们的指导下,我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教育援藏要培育‘造血’能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不断提高办学水平。”黄梦华说,在林芝一中,援藏教师与本地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备课、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提升教学能力。
这是各“组团式”援藏团队赋能师资队伍建设的缩影。记者了解到,各团队创新实施“青蓝工程”“种子计划”等教师能力提升项目,以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组织师徒结对677对、帮带本地教师1129名。西藏先后选派679名本地教育人才赴支援省市学校跟岗学习,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援藏团队还开展“送教下乡”“送培下乡”等帮扶活动,辐射带动更多教师。各团队开展送教送培活动168批1485人次,利用寒暑假开展教师短期培训83批4156人次,邀请134批730名专家名师进藏送教送培,受益教师达5万余人次,初步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本地骨干教师队伍。
今年7月,踏上归程之际,江苏援藏团队的多名教师从拉萨奔赴阿里地区的学校开展送教活动。10天时间、往返几千公里,援藏教师们连续讲了10多节示范观摩课。“上课时,教室被来听课的老师们挤得满满当当。我们希望用精彩的‘最后一课’,作别雪域高原,为自己的援藏岁月画上圆满句号。”江苏援藏教师刘云才说。
援藏3年,为了什么?留下什么?
“送教结束,老师、同学们不断向我们挥手。我想,即便相隔万里,我们的心依然在一起。如果可以,我愿意再次义无反顾地奔赴雪域高原。”刘云才说。
黄梦华也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答案:“用情、用心、用力,成就更多老师,进而成就更多学生。”
雪域高原上,一批批援藏教师接力前行,用爱心和智慧浇灌希望的花朵。心手相连的故事,仍在不断续写……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28日 05 版)
责任编辑: 陈耕
神州普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神州普法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神州普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神州普法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神州普法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神州普法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神州普法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szkx002@163.com 电话:18600107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