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化 > 考古鉴宝

辽宁:考古资源大省的一次全面回望

2022年08月10日 21:44:44 作者: 佚名 来源: 人民网
字体:
分享到:

辽宁是考古和文物资源大省。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辽宁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为致敬中国现代考古诞生一百年,更好地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辽宁日报于2021年9月正式推出“重回辽宁考古现场”系列报道。这组系列报道以考古发掘现场为切入点,选取代表性文物,按照时间轴线多角度、全方位呈现辽宁厚重的历史,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24万字,让文物和历史真正活起来

2021年9月,辽宁日报重磅策划“重回辽宁考古现场”大型系列报道拉开序幕。这个策划采取“重回+延展”的方式,围绕考古现场出土的文物,以历史时间轴线为主线,进行深度解读,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展现辽宁地域历史文化。

截至2022年7月7日报道结束,“重回辽宁考古现场”系列报道共刊发61块版面,24万字、图片300多张、短视频时长近120分钟,内容涵盖了辽宁地域内考古发现的重点遗址、文物及重大历史事件,展现辽河文明对构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作用。

辽宁日报系列报道引起包括考古学界、历史学界和新闻界的热切关注与高度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表示,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诞生100周年,各地都在开展一些回顾活动,辽宁日报推出的这一大型主题策划报道不仅十分及时,而且特别成功。

王巍说,辽宁是考古资源大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辽宁在“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重回”系列报道用10个版面对红山文化进行深度解读,突出了这一亮点,反映了《辽宁日报》报道团队的水准之高。

朝阳红山文化积石冢出土石雕像

朝阳红山文化积石冢出土石雕像

当然,辽宁不仅仅只有红山文化,从几十万年前的庙后山、金牛山人一直到明清时期,历史的沿革在这里从未“断流”。从某种程度上说,辽宁在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进程中,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形成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重回”系列报道抓住了这个重点。

王巍认为,文物与考古不仅仅是学术活动,也是公众文化记忆构建的方式,这些文化记忆依托内容而存在,所以那些考古现场、遗址、遗迹就是最好的内容符号。他称赞道:“这组报道以时代和考古证据链为依托,是一种创新,将以往束之高阁的学术成果、考古发现进行生动化、通俗化阐释,这是学界和媒体良好互动在公众考古学实践中的成功典范,真正实现了让文物活起来的目的。”

61个版面,展现辽河文明的重要历史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刘文鹏表示,辽河流域在我国的文明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地处农耕、游牧和渔猎三种文明交界带,不但与中原地区、草原地区联系紧密,更是开拓北部松花江、黑龙江流域的桥头堡,通往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中转站。历史上,这里不仅有众多政权跌宕起伏,也有各类文明的交错沉淀,尤其是以牛河梁为代表的、在整个人类的早期文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红山文化,更是改变了我们对中华文明史的理解。而历经沧桑的老城石关,见证了明清时期这一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交流和交往。丰富的驿道痕迹、驿站遗址,不但连接了平原、草原与森林,也连接了古今文化的传承,见证了我们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筚路蓝缕的艰苦历程。

刘文鹏点赞辽宁日报“重回”系列报道,不单单是因为该组报道宣传了辽宁历史文化,还因为采访中媒体与专家的互动。《辽宁日报》的记者与来自国内考古部门、高校与科研机构考古学、历史学专家一起,通过对古迹现场的考察,通过权威专家对文物、遗迹的细致解读,把历史遗迹、文物所代表的那种以往让人觉得高深莫测的历史,形象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上自远古,下至明清,几千年的文明内涵,凝练成记者笔下娓娓道来的文字,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地展现了发生在辽河流域的中国故事。

专家在现场

专家在现场

“这组报道,把专业解释的权威性和贴近百姓生活的通俗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记者们的敬业精神,以一种创新方式展现了古代辽宁文明历史的绚丽多彩。”刘文鹏总结道。

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渤海大学东北新闻传播史研究院院长安平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他对辽宁地域历史有着深入研究,同时又对新闻传播史有着深刻认识。

安平表示,《辽宁日报》的这组报道在新闻操作上可圈可点。安平说,就纸质媒介而言,《辽宁日报》对版面精雕细琢,加大视觉冲击力,充分利用好版面语言形象表达;就线上传播来说,《辽宁日报》又基于不同线上媒介特点和属性,有针对性地转换语言与表达风格,既有简洁明了的史实表述,又有就一个文物细节展开的图片拍摄、视频呈现。“可以说,《辽宁日报》的这组报道真正实现了全媒体有效传播,这也是媒体对考古与地域历史进行全媒体传播的一次大胆而又成功的尝试。”


责任编辑: 陈耕

290 0 0
文章评论:

最热评论


神州快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神州快讯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神州快讯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神州快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神州快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神州快讯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神州快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神州快讯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神州快讯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szkx002@163.com  电话:010—53385969

 


阅读上一篇: 三星堆数字交互空间首次实现融合传播 阅读下一篇: 文化和旅游部:我国91%的博物馆已实行免费开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