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3年疫情,小时小店们,可还安好?这段时间,钱报记者回访了104家小时小店,记录下他们的生存状态、喜乐与哀愁。
疫情下,有人选择了离场,因为房租涨了2万元,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有人选择了收缩,10家店只保留了一家。但更多的小店店主,选择了坚守,他们相信严冬总会过去,春天终会到来,他们无法舍弃那些朝夕相处的老顾客们,放不下这份多年的情谊说再见。这其实也是小店对我们的意义所在。他们是一座城市的细胞,牵连着每一个市民的生活记忆。
疫情对各行各业都会带来影响,但对他们造成的冲击,无疑更大。面对疫情,小店店主们不仅要付出比原来更多的辛劳,也在积极想招,或是转型,或是兼职,他们的乐观与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人动容。但小店没有大企业那么雄厚的积累,没有连锁店抱团支撑的优势,往往是一个人或一家人在经营,一旦亏损,就意味着一家人的生计陷入困境,为了生活不得不另谋出路。这几年,我们能明显感觉到,街边小店关转的频率比原来高。
政府为了让企业渡过难关,政策频出。杭州不久前出台的40条纾困扶持措施振奋人心,但不得不说,很多小店能享受到的政策红利并不多。40条中最引人关注的一条是“减免市场主体租金”,但减免的范围只限于市、区属国有企业房屋,而小店租赁的店面一般不大,基本上都是私人所有,这就意味着租金只能和房东协商,减免房租的政策很难惠及到他们。
要让小店继续生存下去,不能仅靠小店店主的坚守,政策的暖风,也要尽可能地吹进小店店门。每家小店都关乎一片区域内市民的生活便利,一家社区理发店,可能是许多业主闲暇时的聚集地,一处小吃店,说不定慰藉了附近居民许多年的胃。有关部门、社区,都应该将小店视为解决民生民计的抓手,多想想办法,尽量留住他们,例如,和他们一起与房东协商房租,尽可能地给予一些费用减免或补贴,帮助他们开拓些市场等等。
疫情的严冬下,一点小小的关怀,可能就会让他们看到春天的希望,增加他们渡过困境的信心。小店的生命力,无疑是最顽强的,我们期待着他们能在春暖花开时,在这座城市生根发芽,常盛常青。
本报评论员 方小晶
责任编辑: 吴瑜
神州普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神州普法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神州普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神州普法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神州普法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神州普法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神州普法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szkx002@163.com 电话:18600107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