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老师正给学生上生态课。 马铭言 摄
中新网青海玉树3月31日电 题:长江源头生态课传递环保理念
作者 祁绣娟
学生身披洁白哈达模仿长江源头雪山,蓝色布条铺在地面当作长江及其支流……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吉尕小学,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基地内一堂生动形象的生态环保课正在开展。
治多县地处三江源核心区,生态地位重要。近年来,当地积极开展生态教育。
2018年开始,环保课正式列入吉尕小学的课程表。从三年级开始,学生一周上一次课。学生们用的课本《我家住在三江源》,分为“三江源——我的家”“我们身边的生灵”“我们与大自然”三部分篇目。
图为学生展示用牛粪和牛毛制作的牦牛摆件。 马铭言 摄
“从学校草地到牧民的草场,再到县域内的河流处……学生们实地观察动植物,并清理遗留的垃圾。还通过标本采集、生态观测等,充分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吉尕小学生态课教师闹布智美说。
为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生态教育,学校还会邀请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为同学们上生态保护课。学生也通过绘画、摄影等活动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从课堂到课外,经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学生们的环保理念不断提高,渐渐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闹布智美说。
图为学生用塑料废品兑换学习用品。 马铭言 摄
罗松才丁是学校的一名“环保小卫士”,看到没有关好的水龙头,会立刻跑过去关好;看见有人随手扔垃圾时,会马上捡起来,常对家里人和同学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我应该为保护环境做一点事,使校园更美丽,使家乡更美丽。”罗松才丁说。
除开展环保教育,学校还设立“垃圾淘宝店”,用积分制的方法让孩子们可以定期用可回收垃圾换购学习用品、体育用具、玩具等,激发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六年级一班的拉毛卓玛用积攒的积分换购了一些铅笔、本子等学习用品。
图为学生在生态课堂上观赏生态照片。 马铭言 摄
“这些自行车、房子、小推车等摆件,都是和同学们一起用捡拾的废纸、废铁垃圾制作的,这个牦牛是用牛粪和牛毛制作的。”拉毛卓玛说,开展户外环保活动时,我们常在腰间系一条绳索,把捡拾的瓶子别在腰间,这样可以捡更多的瓶子。
闹布智美说:“我来自索加乡,那里是杰桑·索南达杰的故乡,他的环保精神激励着我,现在带着孩子们一起了解环境,保护环境,不仅是热爱,还是责任。”(完)
责任编辑: 吴瑜
神州普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神州普法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神州普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神州普法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神州普法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神州普法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神州普法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szkx002@163.com 电话:18600107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