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44岁的藏族裁缝师傅索南朋措正忙着处理藏服上的角边及锁扣。 马铭言 摄
中新网青海玉树3月29日电 题:“万里长江第一县”藏族牧民:“家门口”端稳“产业碗”
作者 祁绣娟
走进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商贸产业园区,嘎嘉洛益民制衣厂生产车间内,展示台上摆放着做好的校服、新式藏服、藏式毡帽等。44岁的藏族裁缝师傅索南朋措正忙着处理藏服上的角边及锁扣。
治多县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县”,平均海拔约4500米,人口近5万,畜牧业为支柱产业。
“服装裁缝技能还是来到厂里上班后学习的。”来自治多县多彩乡聂恰村的索南朋措,在制衣厂工作已经6年。
图为工人正在制作藏服 马铭言 摄
“工作模式是计件式,多劳多得,如果干得好,年底公司还给优秀员工发年终奖金。”索南朋措说,这样的工资待遇已属不错,不少同乡人也来到厂里工作。每天基本能按时上下班,方便照顾孩子。
与索南朋措同在厂里工作的藏族青年巴才仁,负责清扫工作已有5年时间。“因为手部有残疾,外出难就业。回家乡不仅找到了工作,厂里还安排我去培训学校做后勤工作,能领到两份工资。”巴才仁很满意现在的工作。
制衣厂秘书求吉巴毛介绍:“工厂实行灵活工作模式,像到了挖虫草时节,有的员工会和家人去挖虫草,回来后再接单制作产品。”
制衣厂现有64名员工,最大年龄有58岁,人数最多时期有100余人,都是本地的牧民,除了制作民族服装,还创新制作藏式挂件、工艺品、吉祥八宝哈达等,年生产产品约7万余件套,销往省内外。
2021年年底员工分红达23万元(人民币,下同),员工年平均收入约3万余元。“去年有几名员工制作了大型牦牛毛黑帐篷,年人均创收达9万余元。”求吉巴毛说,每年的“雨露计划”培训中,对社会待业人员开展无偿式缝纫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并提供就业岗位,有工作意向的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图为工人们正在制作帐篷 马铭言 摄
近几年,为带动牧户就业增收,治多县建立商贸产业园区,园区一期、二期项目整体运营后,辐射带动全县20个村约1000户3000多人收益。该产业园区,已实现土特加工、非遗传承、泥塑制作、石雕等5家本土企业和13个村级集体经济入驻。目前确定了“公司+合作社+市场”“青绣工坊+牧户”等运营模式。
据统计,2021年,治多县投入130余万元扶持本土小微企业发展,实现160余人稳定就业增收。(完)
责任编辑: 吴瑜
神州普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神州普法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神州普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神州普法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神州普法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神州普法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神州普法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szkx002@163.com 电话:18600107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