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社会与法 > 新闻人物

“布鞋校长”再给孤儿捐建希望小屋

2022年01月11日 10:58:15 来源: 齐鲁晚报
字体:
-->

  2021年12月15日,距离首次专访大山里的“布鞋校长”已经过去了三个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了解到,就在2021年教师节前夕,85岁的李振华老人被授予“2021年度齐鲁最美教师”特别奖,教师节当天更是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们的鲜花和祝福。

  当掌声和欢呼声逐渐退去,生活还要继续。在这90多天里,李振华老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他又有哪些经历和新的体会呢?记者再次走近这位老人。

  李振华目前已累计资助了2400多名学生。

  当地的少年队员常在李爷爷带领下看望孤寡老人。

   再选择一次还会当老师

  记者采访的当天恰逢全省大雾预警,沂源当地气温也降到了零摄氏度以下。可就在记者一行赶到李振华事迹展厅时,老人早已等在了楼下,大老远就挥手打招呼。“因为齐鲁晚报的报道,全国各地前来参观展厅的人特别多,我就把你们的报道贴在墙上了。”一见面,李振华便向记者竖起了大拇指,“这么大的雾,你们就坐大巴从济南赶来了。更重要的是你们眼往下面看,是带着感情写文字做片子的。”

  记者注意到,虽然老人依旧穿着缝补过的衣服和一双断了底的布鞋,但他精神矍铄,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笑意。要知道,在生活清贫却知足常乐的背后,是“布鞋校长”李振华对沂蒙山区学子长达68年的捐助。

  1953年,17岁的李振华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到山东沂源支教,每月捐出工资的1/4,一捐就是47年。1997年退休后,他只拿出500元用于生活开支,其余的退休金全部捐出去。为帮助更多孩子,他还先后干过30多份兼职,目前已累计资助了2400多名学生。

  “如果把时间推移到68年前,再作一次选择,您还会选择这条路吗?”面对记者的提问,李振华眼神坚定地回答:“为党育才,为国育才,国家的强大靠人才。如果再有一次,我还会选择当老师。虽然一生清贫,但内心很富有,因为成百上千的学生正为党和国家作贡献,我的心血没有白费。”

  回忆起初来乍到的景象,李振华直言:沂源县城还赶不上南方一个农村。可转眼间,这里高楼林立,交通四通八达,人民安康幸福。这位老人从穷苦落后到过上好日子,见证了沂蒙老区的巨大变迁,他比谁都高兴。

  李振华常说:“我吃得简单点、穿得简朴些没什么,只要冻不着饿不着就行。人在世上,心里要想着别人,要关爱别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李振华的眼睛虽然花了,但对未来的方向更清晰了,“我来支援老区教育、教书育人,现在还是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直到走不动为止。”

   教师节被幸福包裹

  作为李振华曾经资助过的学生,20年来,张文强一直跟着“李爸爸”做公益,陪伴他走遍了沂源各个乡镇。等到孩子出生,张文强给自家娃起名“张恩铭”,寓意永远铭记李振华的恩情。

  张文强向记者透露,自三个月前接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后,这些天来,老人每天都不让自己闲下来,有时是配合媒体采访,有时是给学校机关讲党课,更多时间则是在做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事情。

  “我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通过挖掘沂蒙老区的红色精神来教育孩子们。这个事情我抓得很紧,因为要从小培养他们听党话,将来跟党走。”让李振华欣慰的是,孩子们特别愿意听他讲沂蒙故事。

  沂蒙老区人民的奉献精神,李振华的身体力行,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孩子们。打从幼儿园起,张文强的儿子张恩铭就一直被李爷爷领着资助学生、看望孤寡老人。升入一年级后,张恩铭突然对李振华说,“李爷爷,以后我自己给老奶奶买礼物。”

  “张恩铭买了个小猪存钱罐,爸爸妈妈给的钱他都舍不得花,过年的压岁钱也都投进了里面。打听到我要去看望孤寡老人,他就跑去买了些钙奶饼干、白糖、大叶茶,用方便袋提着去送。”当地青少年的可喜成长,在李振华看来是最弥足珍贵的,因此他一谈起来,就滔滔不绝。

   去年办了43期道德讲堂

  2021年以来,李振华已经办了43期道德讲堂,每去一个地方,孩子们都听得很认真很仔细。因此在2021年教师节,除了青壮年和白发苍苍的学生外,来得最多的还是孩子,他们给李爷爷送来手工制作的工艺品,其中有叠好的五角星、有折好的千纸鹤、有写好的诗句,更有挥就的毛笔字。

  年龄越大,李振华越忙了。2021年以来,他已经在全国各地讲了128场党课,以“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为题讲自己的故事,感染和激励了一大批在职或新入职的教师和机关工作人员。

  在此之余,他还把精力重点放在了资助留守儿童和孤儿身上。“我专门花1.2万元给两个孤儿建了希望小屋,铺上地板砖,买了床和沙发,买上书橱、写字台和微机,学习条件很好。”李振华心里清楚,孤儿心理压力很大,最重要的是和他们交流沟通。如果不好好疏导,他们很容易走上反向道路。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李振华成立了“振华服务队”,专门为留守儿童和孤儿服务,引导他们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

   要把沂蒙精神传承下去

  早在2021年9月初,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报道的《大山里的“布鞋校长”》被推荐参加了第400期天天正能量故事评选,经过激烈的投票和点赞环节,李振华最终以历史高票第一的成绩,获得5000元正能量奖金。

  再次见面,李振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他已将5000元钱捐了出去。“当时你们让我留着,但我认为捐出去更好。”2021年教师节前,李振华带头捐款,和社会爱心人士一起向“振华奖学扶困基金会”捐了160万元。他告诉记者:“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大,贫困孩子少了,他现在主要以激励老师和学生为主,遇到特殊情况还会继续扶持。”

  在资助2400多名贫困学生之余,李振华已经奖励了1000多名优秀学生和老师。“比如有学生考上大学了,我们就奖励他买些开学需要的学习用品,让基金会发挥更大作用。”八九十岁了还这样忙活,很多人不理解,李振华却说,“老区人民对自己有很大恩情,这些都是我情愿去做的。”

  “年纪大了,我想争取时间多做些事情来回报党和人民,特别是沂蒙老区人民对我这么多年的关爱。”望着展示馆里摆放的老大娘纺纱织布缝制的棉裤棉袄,李振华感慨道,“不是我觉悟高,是沂蒙精神感动了我。”

  当年,17岁的李振华从南京出发前都不知道沂源县。面对现实贫困和艰苦,这个在城市长大的小伙子思想上也曾有过动摇,可为什么最终没走?他告诉记者:“是沂蒙六姐妹、红嫂等沂蒙精神把我留下来的。她们吃糠咽菜,却把好饭留给我吃。”李振华回忆,“那时候穷,山区人民留两只老母鸡下蛋,是为了到供销社换煤油和盐。可到了冬天,他们却把鸡蛋搁在棉袄里,爬上山掏出来送给我。接过带着老大娘体温的鸡蛋时,我是什么心情?”

  “68年来,我喝的是沂源的水,吃的是沂源的粮,乡亲们养育了我68年,传承沂蒙精神是我应该做的事情。”李振华告诉记者,作为一名老党员,他现在正抓紧时间做这些事情,要报答党的恩情,报答老区人民的养育之恩。(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巩悦悦 荆新年)


责任编辑: 吴瑜

528 0 0
文章评论:

最热评论


神州普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神州普法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神州普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神州普法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神州普法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神州普法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神州普法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szkx002@163.com  电话:18600107426

 


阅读上一篇: 教育一个孩子 带动一个家庭 阅读下一篇: 2021年全国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到3145万人 超年度目标任务近126万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