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昌建
不久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蒋昌建来到“扬州讲坛”,以《确定的挑战和不确定的应对:青年与可持续发展》为题,分享了他对于青年一代未来所面临挑战的思考。
现在的年轻人从一生下来就承担了人类发展的各种风险积累,他们所面临的挑战,要远远大于我们这一代人。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和青年人站在一起,充分做好思想准备、知识准备、心理准备、行动准备,共同面对这些挑战。
——蒋昌建
社会领域
需要处理的家庭关系更加多元化
首先是性别关系的挑战。
有研究认为,除了生理性别外,性别意识还取决于心理认知以及社会建构。比如,传统观念认为,男人应该是阳刚的,女人应该是阴柔的。如果我们用这些既定的框框去看一个个具体的人,就会给他贴标签,这就是性别的社会建构。而未来,年轻人在复杂的性别关系网络中,会面对更多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也会不断地去思考和应对。
其次是新家庭关系的挑战。
现在,很多人家里养宠物,宠物已经成了家庭一员,有些人对宠物的情感甚至超过了对人的情感。这意味着家庭关系发生了变化。你会发现,人的情感也是可以跨界的。当越来越多非本物种的成员介入到家庭中时,应该如何处理这种新的家庭关系呢?
除了和宠物之间的关系,青年人还面临着处理和机器人之间的关系。在可见的未来,越来越多的教育机器人、陪伴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生产制造机器人将出现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教育机器人部分地代替了父母和学校教育,它们可能更具耐性和启发性,更能因材施教。服务机器人则承担起了照顾老龄父母的重任,它们可能在风险预判、药物递送以及辅助老人行动等方面更胜人一筹。将来孩子一生下来,可能就会和陪伴机器人亲密接触,陪伴机器人能够像父母一样讲故事、传授知识、照顾孩子,陪伴孩子成长。那么,孩子对于陪伴机器人的情感,是不是也和家人一样呢?所以说,未来年轻人需要处理的家庭关系会更加多元化。
经济领域
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仍是主流方向
老龄化带来人口结构的改变,也是年轻人必须面对的挑战。
根据清华大学朱民教授的分析,到2050年,中国80岁左右的人口在增长,而30到40岁的人口在减少。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2.5亿,这意味着将来服务老龄人口的经济活动会越来越多,市场和商机也会越来越多。老龄经济是青年人将来创业需要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宅经济也是一种新经济现象。宅在家里工作的人多了,在家社交的人多了,在家消费的人也多了。撇开互联网购物不说,单是一日三餐,很多年轻人就是靠点外卖送到家来解决的。这种懒人经济的规模在慢慢扩大。
生育率的变化,还将带来促生经济的商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1.3,处于较低水平。这也预示着促进生育的相关产业领域潜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我们不妨来看看2021年凯度BrandZ全球最具价值的十强品牌,它们分别是:亚马逊、苹果、谷歌、微软、腾讯、Facebook、阿里巴巴、Visa、麦当劳、万事达卡。其中,前7个品牌都是与计算机、互联网有关的企业。毫无疑问,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仍然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
文化领域
网络迷因必须引发高度关注
在文化领域,每个时代都有一定的文化指标导向。
现在大家很喜欢看选秀节目,草根逆袭的故事催生了许多人的明星和网红梦。由于媒体的传播力,真人秀节目很容易让参与者一夜走红。有一个特别的现象是,那些被观众拥戴的节目参与者,往往不是因为他们才艺出众,而是因为他们独特的见解、性格或行为举止而一下子走红。他们中不少人出身草根,没有任何背景,但只要抓住机会,就能逆风飞扬。这给了许多年轻人一个暗示,即英雄不问出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因此,现在不少年轻人把成为明星和网络主播当成自己的梦想,这和过去相比,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
还有网络迷因现象。网络迷因又称“网络爆红”,它是指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手段,借由互联网及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媒体,让一个处于边缘的事件一夜之间进入大众视野,引起公众舆情,进而成为有可能酿成社会风潮的中心事件。
比如,网上曾经有一个普通的男生形象叫“小胖”,这个斜眼看人的可爱表情一夜之间走红大江南北。不少网民利用这个素材进行二度创作,引爆了一波又一波小胖形象创作潮。其实,这张照片本是一个校园课间活动的即景,却在互联网世界中一下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以及可供分享的信息。
这些文化现象,是必须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
生态领域
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转变需要一个过程
地球的温度正在不断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是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研究表明,全球气温上升5℃,海平面将会升高2米。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的气温已经升高了1.2℃。100年前的极地风貌和现在相比,几乎是天壤之别。《巴黎协定》提出的目标是,在21世纪,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2℃之内,并努力将平均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
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高温、飓风、强降水等极端天气及其造成的森林大火、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现象已经屡见不鲜。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就是农业生产。由于气候所造成的粮食歉收和饥荒问题日趋严重。
气候变暖使得海平面上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按照目前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到2100年,印度的加尔各答、尼日利亚的拉各斯、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孟加拉国的达卡、意大利的威尼斯、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弗吉尼亚海湾、泰国的曼谷、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荷兰的鹿特丹以及埃及的亚历山大都将被海水全面浸泡。同样,未来太平洋的基里巴斯、瓦努阿图、图瓦卢、所罗门群岛、萨摩亚、瑙鲁、斐济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印度洋的马尔代夫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将消失。这一切都将深深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也会对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带来极大的挑战。
中国目前主要的能源消耗是煤炭,占了总能源消耗的60%左右。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中又要最大限度地保证经济发展,这需要卓越的政治勇气和智慧。
现在的年轻人从一生下来就承担了人类发展的各种风险积累,同时又必须积极应对气候变暖的挑战,才能使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
科技领域
未来,谁是这个世界的主人
霍金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人工智能的发展预示着人类的末日,因为机器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人类,人类的进化速度相对缓慢,且越来越没有竞争力,迟早会被机器替代。
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引起了特斯拉CEO马斯克的担忧,他认为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比核武器还要大,因为人工智能有自己的目标,一旦它发现人类阻碍了它的发展,它就有可能摧毁人类。在马斯克看来,到2025年左右,人工智能将会超越人类,因此必须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监管。奇点大学创始人兼校长、谷歌技术总监雷·库兹韦尔则认为,人工智能将在2045年超越人类。
不少社会人士都呼吁要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监管。中国人工智能伦理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这一规范将伦理道德融入人工智能的全生命周期,为从事人工智能相关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相关机构提供伦理指引。国外也有许多高校、研究机构、IT企业成立了伦理机构,规范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挑战那么悲观。未来,谁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也许这个问题应该换一种问法,那就是——这个世界交由谁来安排更容易使人人关系、人机关系以及机机关系更加和谐向善?
除了人工智能以外,基因编辑也是可能改变人类命运的技术。202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法国女科学家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和美国女科学家珍妮弗·道德纳,以表彰她们在基因组编辑方法研究领域作出的贡献。她们发明的“基因剪刀”,可以对特定的DNA片段进行敲除或者加入。
但是,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利用引发了不少科学家的忧虑。霍金就曾指出,基因工程可能会被那些经不起诱惑的人用来改造记忆力、抗病能力和延长寿命。只要无法抑制人类的贪欲,基因工程就会使一部分人成为超人,而使另一部分未经基因改造的人逐步走向灭绝。
从这些角度来看,未来科技领域带给青年人的挑战是非常严峻的。
虚实世界
每个人的身份应由哪个世界定义
今天的年轻人大多是玩《王者荣耀》或《魔兽世界》等游戏长大的。他们熟悉的游戏账号、社交媒体账号、游戏道具和装备等,都是虚拟资源。随着VR、AR和XR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长时间地沉浸在游戏中,他们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个人的能力和价值,都可能与现实世界中的他们有很大的不同。在虚拟的游戏场景中,他们拥有现实社会所不具备的体验。但这不是他们生命额外的体验,而是他们生命体验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现在大家都在关注元宇宙。什么是元宇宙?目前对其定义仍莫衷一是。苹果公司的CEO库克不认可元宇宙,他更倾向于增强现实这个新概念。所谓增强现实,就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叠加。具体来说,就是在现实的场景中,实时叠加许多虚拟的内容,而这些虚拟内容并不会对现实场景的感知和体验产生大的影响。
举个例子,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有关二战的知识,比如敦刻尔克撤退和诺曼底登陆。过去,老师会运用图片和影像,来帮助学生学习这段历史;而如果我们运用增强现实的技术手段,只要学生们戴上特制的眼镜,就可以实时看到敦刻尔克撤退和诺曼底登陆的虚拟场景,甚至能听到爆炸声、呼喊声以及战士们的喘气声。将来的搜索引擎也不是现在的围绕关键词展开的文字导引,而是所见即所得,可以通过头戴眼镜设备直接进入所搜索的内容或场景。
Faceboo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把公司的名字改成Meta,希望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打造一个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元宇宙。在他看来,人们将来会在现实场景和虚拟场景叠加的元宇宙场景中开展学习、生活和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也可以把元宇宙看成是另一个时空。同一个生命,有两种呈现方式,这就是元宇宙的魅力所在。但是,如何适应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叠加或切换?每个人的身份到底应由哪个世界来定义?未来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
以上这些就是青年一代面对未来的多种挑战。他们所面临的挑战,要远远大于我们这一代人。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和青年人站在一起,充分做好思想准备、知识准备、心理准备、行动准备,共同面对这些挑战。(本报记者 徐蓓 整理)
责任编辑: 卢贝
神州普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神州普法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神州普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神州普法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神州普法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神州普法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神州普法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szkx002@163.com 电话:18600107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