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起伏反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传导——
谨防国际粮价上涨输入性风险
本报记者 刘 慧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起伏反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正在传导,世界粮食市场会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今年全球粮价涨幅达40%以上,中国粮食安全走势如何?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我国粮食供应有充分保障,粮价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专家认为,我国需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防范国际市场输入性影响,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粮食产量与进口量齐增
今年我国粮食呈现产量与进口量“齐增”的良好局面,粮食供应有充分保障。全年粮食有望增产,实现年初确定的1.3万亿斤以上的稳产增产目标;粮食进口量创纪录式增长,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1月份至10月份进口量为13795.6万吨,同比增加23%,全年进口量有望超过去年。“粮食大量进口对保障国内粮食稳定供应有积极意义。”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农村经济研究室主任涂圣伟说。
“粮食结构性短缺是粮食进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钟钰说。今年生猪产能加快释放,饲料需求旺盛,大部分进口粮食用作饲料。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生猪出栏49193万头,同比增长35.9%;三季度末,生猪存栏43764万头,同比增长18.2%。此外是补充玉米库存。2020年我国玉米库存消费比50.8%,确保库存充足,能够有效稳定市场预期。
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之际,今年全球粮价持续攀升。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全球谷物价格指数平均为137.1点,达到2013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当前国内外粮食市场深度融合,价格联动性强,全球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涂圣伟说。
我国不同粮食品种对外依赖程度不同,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从今年1月份至10月份粮食进口结构看,大豆进口790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57.32%;玉米高粱大麦进口4435万吨,占进口总量的32%;小麦稻米进口119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8.7%。大豆进口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谷物进口异军突起。大豆对进口依赖程度高,玉米、小麦实行进口配额管理,配额内进口关税较低,配额外进口关税较高,对国内市场形成有效保护。大麦、高粱不受关税保护,但是在粮食进口总量中占比较少,对国内市场影响微乎其微。
维护全球粮食贸易链稳定
今年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虽然遭受疫情严重冲击,但贸易量有增无减。
涂圣伟认为,在疫情引发的粮食安全恐慌之下,各国普遍增加储备规模,一些粮食进口国积极鼓励进口,促进了全球粮食贸易量增加。目前全球粮食库存持续增加,库存消费比稳定在30%以上,远高于17%至18%的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
“疫情导致全球粮食供需失衡,尽管今年全球粮食产量增加,但是需求量增加更多,供需关系呈现稳中趋紧的态势。”钟钰说。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2021/22年度全球谷物产量为27.93亿吨,比上一年度增加2100万吨左右;全球谷物需求量将达到28.12亿吨,比上一年度增加4900万吨。
作为负责任的粮食进口大国,我国始终坚持全方位开放政策,粮食进口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钟钰认为,这激发了美国、巴西等主要粮食出口国的生产能力,维护了全球粮食贸易链稳定。疫情暴发以来,我国未对粮食进出口实施限制,维护了全球贸易秩序。
今年虽有所增加,但全球粮食贸易量终究有限。钟钰认为,我国应更加有效利用国际市场,通过进口弥补调剂国内余缺,解决国内粮食结构性短缺问题,但也要充分考虑世界粮食供给能力,保持进口规模相对稳定,避免突然间大量进口影响粮食安全。为此,我国应每年向世界释放明确的进口信号或合理稳定的进口需求预期,让粮食出口国根据趋势提前扩大生产或增加出口供给,甚至激励粮食出口国加大粮食生产投资和技术创新。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国际粮食市场供给状况、价格走势,加强监测贸易风险、自然风险、要素供给风险,在国际价格低、供给宽裕时适度进口,切实提高进口效率。
掌握粮食进口的主动权
在疫情持续、国际经贸环境日益复杂的大环境下,我国粮食进口面临严峻挑战,牢牢掌握粮食进口的稳定性和主动权,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同时,要积极开拓贸易渠道,着力实现粮食进口多元化,降低贸易集中度,抵御航班阻塞、出口限制等潜在贸易风险。面对未来粮食进口的常态化、趋势化,我国应在世贸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框架下推动粮食出口限制措施的规范化、透明化、程序化,促进完善出口限制措施。要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积极打造我国的全球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增强我国全球粮食贸易话语权和定价权,关键还是要立足国内,练好“内功”。涂圣伟认为,我国要坚持不懈抓好粮食生产,提升粮食储备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掌握进口的稳定性和主动权,抵御国际粮价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风险。
责任编辑: 卢贝
神州普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神州普法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神州普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神州普法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神州普法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神州普法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神州普法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szkx002@163.com 电话:18600107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