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11月12日电 (记者
张强)记者12日从安徽省桐城市官方获悉,“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桐城市近日正式获批成为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政府网12日发布了《关于同意将安徽省桐城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
桐城市为安徽省安庆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大别山东麓、长江北岸,有“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枞川”之说。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在桐城繁衍生息。周朝置桐国,因适宜种植桐树而得名。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设桐城县,距今有长达1200多年的建城史。
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期桐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涌现出方以智、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等杰出的历史人物,更孕育出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的“桐城派”,归附作家1200余人。
据了解,桐城市现有安徽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四片(东大街、南大街、胜利街、北大街),已公布历史建筑206处,包括传统民居、古桥古井、近现代公共建筑、工业遗产等多种类型。该市有不可移动文物506处,有71项非遗名录。
近年来,桐城市持续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每年安排2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专项保护经费,用于历史城区的环境整治、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修缮整治利用等保护项目,目前已累计投入6.6亿元人民币政府性资金。
在名城保护过程中,桐城重视从点滴入手。通过树立标识、标牌、古城地图等形式,标记体现桐城重要的山水格局和历史环境要素。保护古城城池格局及历史环境要素,凸显古城背山面水、“龟形城池”的独特空间环境。严格控制古城核心保护区和历史风貌区的建设高度及历史街道走向等。
如今,桐城市历史街巷保存完好,肌理格局保留完整,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这座千年古城正一步步焕发出青春活力,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双赢。(完)
责任编辑: 卢贝
神州普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神州普法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神州普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神州普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神州普法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神州普法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神州普法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神州普法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szkx002@163.com 电话:18600107426